办理条件
覆盖人群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未入学入园或在市外定居;
2.未满18周岁;
3.深圳市户籍少年儿童。
所需材料
1、《深圳市少年儿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信息登记表》;
2、少儿的身份证原件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3、监护人的户口本原件,如监护人是军人的,验军人的军官证且受理复印件及驻深部队证明;
4、验证明少儿与监护人之间关系的有效证件;
5、参保人或监护人的银行存折原件且提供复印件;
6、新生儿还需提供出生证明及母亲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注:以上参保材料如是社区受理并初审后递交到社保机构的,可提供以上材料的复印件。
办理时限
1、新生儿入户日起1个月内申报的:缴费从出生月份开始计算到次年8月份,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含20日)以前申报的: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后申报的: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的次月。
2、新生儿入户日起1个月后申报的: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含20日)以前申报的:缴费从申报月开始计算到次年8月份,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后申报的:缴费从申报月的次月开始计算到次年8月份,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的次月。
3、不在园不在校首次参保的深户少儿: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含20日)以前申报的,缴费从申报月开始计算到次年8月份,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
在申报月份的20日后申报的,缴费从申报月的次月开始计算到次年8月份,统一托收时间为申报月的次月。
办理要求
缴费标准(含地方补充医保)
符合少儿医保参保条件的参保人:参加基本医保二档。
2020-2021学年度缴费标准
年缴费标准1022.02元:
其中财政为每位少儿医保参保人补贴606元/年,
参保人全年实际需缴交医疗保险费416.02元。
缴费方式
一次性收取,首次参保由社保机构从监护人的存折中扣取。
注意事项:
(1)在2016年4月14日之后激活了参保人本人的金融社保卡的:
将自动强制使用本人的金融社保卡作为缴费账户,
未激活使用的将继续使用监护人的银行账户缴费;
(2)在2016年4月14日之前激活了本人金融社保卡,但事后通过银行窗口、社保局个人网页、微信等渠道确认将金融社保卡作为社保账户的:
将自动强制使用本人的金融社保卡作为缴费账户。
请注意及时关注参保缴费是否成功。
温馨提醒:请注意及时关注参保缴费是否成功。
办理流程
参保缴费流程
(一)在园在校学生
根据有关规定,在园在校学生按学年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
参保学生将医疗保险费缴交到学校,由学校统一归集申报。
符合参保条件、申请参保缴费的学生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将本年度医疗保险费统一缴交到所在学校。
学校归集所有学生医疗保险费后,由社保经办机构在学校指定账号划扣。
(二)深圳市户籍非在园在校少儿
非在园在校少儿及新生儿:
由社保机构一次性从以下人员中的缴费账户中扣取全年费用,需保证账户里余额充足。
1.监护人
2.少儿本人
参保登记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
(1)网站:登录以下官网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官网(http://hsa.sz.gov.cn)。
深圳市社保局官网(http://hrss.sz.gov.cn/szsi/)主页。
点击“个人网上服务系统”→输入登录信息→“个人参保管理”,选择“少儿首次参保”输入参保少儿的信息,进行参保登记。
(2)微信公众号:关注“深圳医保”或者“深圳社保”微信公众号,选择“便民服务”→“个人业务办理”→“少儿参保管理”,选择“少儿参保登记/恢复”输入参保少儿的信息,进行参保登记。
(3)社保机构:没有上网条件的可向户口所属地的社保机构提交参保材料,由社保机构受理并审核。
未办理停保手续且未满18周岁的已参保少儿:将默认为续保状态,仍然按学年度(每年9月至次年8月)继续缴费,缴费到账后不中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缴费情况查询
学校: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或深圳市社保局官网→点击“政务服务”→登录“学校网上服务系统”→“信息查询”,查询本年度缴费情况。
个人: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或深圳市社保局官网→点击“政务服务”→登录“个人网上服务系统”→“查询服务”→“缴费信息查询”。
关注微信公众号查询:
“深圳医保”微信公众号,选择“掌上医保”→“个人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
“深圳社保”微信公众号,选择“便民服务”→“个人业务办理”→“缴费信息查询”,查询本年度缴费情况。
市内就医
少儿(大学生)医保参保人按以下规定就医的,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门诊在选定社康中心就医,经结算医院同意,可以在与选定社康中心同属于一家结算医院下设的其他定点社康中心门诊就医;
住院及门诊大病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少儿(大学生)医保参保人:应当选定本市一家社康中心作为门诊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14周岁以下的少儿医保参保人:可选择一家社康中心或一家市内二级以下医院作为门诊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参保人可变更所选定的社康中心或其他定点医疗机构,自变更生效次月起在变更后的社康中心或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