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香港首次实现电子病历互通

2021-03-15编辑:Renee
【导语】:目前,深圳市已正式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包含3大层面11项措施,覆盖医疗一体化融合建设的方方面面...而深圳和香港也将首次实现电子病历互通...

一、医疗服务正在衔接中,在深港澳居民就医更便捷

根据《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圳与港澳两地将进一步推动跨境医疗资源的便捷流通,推动卫生健康规则衔接贯通。今后,类似于“长者医疗券”的这类跨境对接医疗服务,范围和种类将继续扩大。此外,深港还将探索跨境就医转诊、急救转运以及跨境医疗费用结算的解决。这意味着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将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保障。

目前进度

深港医疗服务的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中,去年疫情高峰期,港大深圳医院顺应需求,推出了‘香港医管局在粤慢病患者复诊特别支援计划,为不能返回香港就医的医管局慢病复诊患者,提供就地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服务患者7000多人次,现在这支援计划仍然在实施中。

二、“港药通”即将落地深圳

授权深圳可以使用香港已经上市的药品,被称为“港药通”。目前,港大深圳医院正积极配合广东省、深圳市药监部门,推进在港已上市药品器械临床应用准入申请,制定使用后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首批将有10多种国际新药落地深圳,涵盖肿瘤、罕见病、呼吸道疾病等多个病种。目前,审批流程已接近尾声,‘港药通’应该会在近期推出。

深圳已在加快通过特区医疗条例的立法,突破技术方面准入方面限制,减少限制跨境药物、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条框。

三、香港医生可“转评”内地职称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医生技术水平认证体系和内地职称体系即将打通。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在深执业的部分港籍医生,正在进行内地技术职称体系的转评,首批港籍“正高”、“副高”专家即将诞生。

此外,今年下半年,港大深圳医院还将启动“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招生计划,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注册成立“深圳市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计划2021年内完成并通过ISQua国际认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国际化医院质量评审认证一体化。

四、在河套打造国际化临床试验中心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心前期研究方向为肿瘤、生殖健康、器官移植、3D打印,后期逐步将在神经医学疾病、疫苗研发、外科转化等关键领域发展,打造五位一体的国际化临床试验中心。

下一步,深圳还将鼓励更多港澳医疗服务机构来深办医,扩展医疗合作平台,给患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设址坂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占地面积超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预计2026年底建成开业,将引进港中文大学脑神经血管中心等优势重点学科;位于西丽刚开业不久的深圳禾正医院,也是一家港资民办医院,规划床位1200张,未来将打造脊柱微创中心、结节中心等六大重点专科中心。

编辑:Re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