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大湾区高速路网络正在形成
目前,广深沿江高速二期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路基、桥梁及附属工程施工,重点推进机荷高速并线段桥梁工程、跨广深高速、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上桥梁工程等关键节点工程施工。
该项目又称“东莞长安至深圳南山高速公路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互通立交工程”,起点位于机荷高速公路黄鹤收费站,终点位于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与深圳中通道隧道敞开段对接,全长约5.7公里,设机场互通、鹤洲互通2座互通式立交,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km/h。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通道,为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累计沉放28个管节,安装长度达4372.8米,为项目2024年建成通车迈出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项目陆续建成后,将有效释放广东珠江口交通路网压力,解决此前跨江通道不足等问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快速流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
大湾区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
已媲美发达国家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在“硬联通”方面,得益于覆盖多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目前,深圳与莞惠之间已建成9条跨界高速,其中深莞之间有6条(即广深沿江高速、京港澳高速、增莞深高速、仁深高速、龙大高速、深圳外环高速),深惠之间有3条(即长深高速、沈海高速、深惠沿海高速),都市圈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
珠江口东西两岸,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飞跃天堑。从北往南看,目前,珠江口已建成的跨江通道共4条,自北向南依次为: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
其余在建和规划的通道还有7条,分别为:在建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澳门轻轨横琴线,以及规划中的深珠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成为连接“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的沟通之桥。
其中,深中通道的第一出口马鞍岛,将率先承接深圳前海的产业、人口、资本等外溢红利,吸引优质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建设成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
据统计,目前大湾区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已媲美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湾区。快速交通网的形成也大大提高了大湾区内货物运输和中转的效率,为珠三角港口群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十四五”期末
深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425公里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将加快深中通道、深汕第二高速、外环高速三期等建设,实施机荷-惠盐高速、深汕高速等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预计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里程超15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深圳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25公里,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新增G0412深圳-南宁高速公路,经深圳、珠海、江门、茂名至广西玉林、南宁等地,这条高速也将进一步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资源要素便捷流通,并且加强大湾区与粤西、广西的交通联系,后续深圳也将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除广深沿江高速、深中通道外,在建项目还有:
惠盐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地面层已完成总进度的48%,其中南北段主体与附属工程已全部完工,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立体层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
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对接深中通道,路线长约41公里。全线采用“地面层双向8车道+立体层双向8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地面层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立体层计划于2027年建成。
外环高速深圳段二期工程,工程主线已建成通车,目前正在开展坑梓东互通、金沙互通施工。二期工程9.35公里,东起于惠盐高速,终于丹梓大道,计划2023年完工。
深汕西改扩建项目起于陆丰市,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深汕合作区、惠州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项目全长146.6公里,按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截至2022年目前,项目路基工程累计完成25%,计划2023年建成。